
张先生向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刘伟主任团队送锦旗。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钱琨)“我70多岁高龄的父母前不久因意外双双骨折,我家只有一位家属能够在医院陪护,原本担心照顾不过来,入院这半个月来,多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医护人员细致入微的照顾,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7月15日上午,张先生将两面锦旗送到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刘伟主任和高志强护士长的手中,深切地表达病人与家属的感激之情。
张先生告诉记者,6月26日中午,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他接到大姐电话得知, 78岁的父亲小腿胫骨粉碎性骨折、左侧6根肋骨骨折, 75岁的母亲左肩锁骨开放性骨折。由于父母年事已高,母亲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且心脏还做了两个支架,为稳妥起见,姐弟三人商量后决定从居住的县区前往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诊疗,并查询医院电话,与该院手足外科取得联系。张先生身在外地因工作一时无法脱身,二姐才做了腰椎间盘手术,只有大姐一人能照顾两位老人就医,他十分担心自县区前往医院是否顺利。“没想到在联系后的第二天医院就准备好了床位并且派来了救护车接我父母入院,解了我们家属的燃眉之急,让已离家25年的我再次感受到了家乡的效率和周到。”张先生感慨地说。
父母顺利入院就医,但只有大姐一人陪护两位七旬老人,远在他乡的张先生还是放心不下,不时打电话询问进展。“令我没想到的是,以往照顾一位老人住院就医就十分不易,这次大姐一人照顾两位骨折老人竟能应对自如。”张先生说。原来,入院第二天,两位老人就被调到了同一病房,且一级护理面面俱到,全程不需要家属参与。更让张先生想不到的是,护士长高志强身为小伙子竟亲自为父亲剪指甲。“我父亲是一个老农民,卫生习惯可想而知,身为儿子的我都没为父亲剪过一次,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让我十分感动。”张先生说。

患者家属将锦旗送到高志强护士长手中。钱琨 摄
“7月2日我母亲做手术,想着母亲身体情况较为复杂,大姐想给红包,心里好有个底,结果被刘伟主任严词拒绝了,一再表示该院不兴这个。”张先生说,母亲手术十分顺利,他们被刘伟主任的医德医风深深折服。得知7月14日父亲做手术,张先生赶回唐山,直奔医院,当看到父亲后,没想到一个肋骨断了6根、胫骨粉碎性骨折的78岁老人精神状态那么好。“我们姐弟三个到齐后,父亲一再交代我们要去感谢刘伟主任和护士长,说医护人员对他们特别好,尽心尽力。”张先生说,父亲的手术不小,可能涉及骨填充和骨置换,经刘伟主任主刀手术圆满成功,老人术后精神状态非常好。张先生查询并拨打了唐山劳动日报社新闻热线2828000,希望借助媒体弘扬社会正能量,感谢尽职尽责待病患如家人的医护人员。
7月15日,记者前往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目睹了张先生及其二姐向刘伟主任、蔡晓钢副主任医师、王子鑫主治医师和高志强护士长送锦旗的动人一幕。“我一直跟科室同仁说,对待病患和家属,我们要推己及人,站在他们的角度,为病患和家属着想。两位七旬老人病情较为严重,且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成功除了我们科室的努力,也与作为综合性医院其他相关科室的配合密不可分。”面对患者家属张先生的真情流露,刘伟主任表示,用真心对待病患与家属其实是他们工作的日常。高志强护士长接过锦旗后告诉记者:“除了科学细致的护理,病人的人文关怀也很重要,他们只有一位家属可以陪护,但两位老人都需要家人陪伴,尽力将两位老人调到一间病房以及专业用心的护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让患者家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照顾和温暖。“通过父母住院的经历,竟让我在医院体会到咱唐山人的质朴和风骨,让身在异地的我有了家人般的依靠。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家乡的人。唯有用两面锦旗表达我对他们的崇敬和谢意,表达我对家乡的感激和自豪!”张先生动情说道。






